没事哈啦

Sitetag5438

2014年9月20日 星期六

三堂課徹底改變富二代!

富豪將兒子送進美國貴族高中,三堂課徹底改變富二代!

5nw35nw345n3

龍馬 @ 2014-09-15  

我父親是義烏從事小商品交易的老闆,身家千萬。
初中快畢業時,父母決定送我去美國華盛頓的貢薩加私立高中。
這是一所有著近200年歷史的頂級貴族學校,來此就讀的學生非富即貴,
說起來,父母算是用心良苦。
為了能與「國際接軌」,出國前,他們把我送去學打高爾夫、苦練馬術、
高薪聘請獲過獎的跳舞達人教授交際舞、街舞……

第一課:不想變窮人就先認識貧困

開學第一天,我帶著一種炫富比貴的心態,
穿著頂級名牌服裝,開著名貴跑車來到學校。
「嗨,你是從中國來的吧?」兩個男孩主動走上來與我打招呼。
「是啊,你們好!」我以為將結識兩個新朋友。
沒想到,其中一個男孩狂笑著對夥伴叫道:「我贏了!」
另一個則冷著臉摸出本支票夾,刷刷寫下一串數字交給對方。
獲勝的傢伙不無得意地念叨著:
「中國的有錢人都喜歡擺闊,你連這都不知道?!」

隨後我鬱悶地找到了第一堂課社會學所在的教室。
走進喧鬧的階梯教室,我一眼就看到剛剛拿我開涮的兩個美國小子,
他們沖我露出壞笑。
點名的時候,我特意記住了他們名字:加里斯和巴克。
意外的是,社會學老師曼利先生在點完名后,直接叫我們去操場集合,
那裡停著一輛大客車。
在行駛了40多分鐘后,
車子在一個掛著「無家可歸者救濟中心」牌子的大門前停了下來。
曼利先生和藹地說:「能來貢薩加上學,說明你們都家境殷實。
可誰能告訴我,你們對社會最欠缺的認知是什麼?」
大家面面相覷,一臉的茫然。
我看著車下那塊牌子,突然心中一動,答道:「應該是貧窮。」
曼利先生讚賞地點著頭說:
「沒錯,富有的出身決定了你們容易片面地認識現實社會,
我的責任就是將你們的認知補充完整。」
眼前出現的一幕還是讓我震驚不已。
寬敞如機場候機室的大廳里,一張挨一張整齊地放著數百張行軍床。
上面或坐或卧著一個個要麼愁容滿面、要麼表情漠然的流浪者。
我的服務對象是一個衣著比較整潔,看上去挺和善的老人。
他直盯著我沒頭沒腦地問道:「你認識我嗎?」
老人俯身從床下摸出兩張舊報紙遞給我。
上面的頭版頭條有一張放大的照片,
裡面那個笑得意氣風發的人看著有些眼熟,
我草草讀了一遍,是篇對商界傳奇人物布隆格的專訪。
「這就是我。」老人用手指敲著照片蒼涼地說,
「我曾經富得流油,但揮霍、離婚和投資破產讓我如今不名一文。」
我不禁心頭一顫:財富如流水,稍不謹慎,它就可能一滴不剩。

第二課:為他人是一種商機

貢薩加有條很特別的校訓:做為了他人的人。
由於與生俱來的優越感,貢薩加的富二代們多少有自我的性格。
我與加里斯和巴克的矛盾尤為突出。

我在球隊里打的是後衛,而加里斯打中鋒。
在訓練中,我們之間最經常發生的摩擦就是,
我把本該傳給加里斯的球傳給了其他人,
而他在我受到阻擊的時候故意拖延救援……
教練馬尼看在眼裡,找我們談過幾次話,
我們兩人都不約而同地否認與對方有矛盾,
並且找種種理由來推脫。

轉眼迎來了校際籃球聯賽。
我以為深知我與加里斯矛盾的馬尼會有意在比賽中將我們分開,
誰知比賽一開始,他就讓我們同時上了場。
我決定暫時將個人恩怨放在一邊,以大局為重。
顯然加里斯和我想到了一起,我們之間配合得前所未有地默契。
到第三節結束,我們領先了對手10分,如果不出意外,勝利非我們莫屬。
但此時,我的心理開始有些失衡。
第四節比賽開始了,我開始有意避免讓加里斯得分。
當我驚覺不妙想扭轉時,為時已晚,最終我們以一分之差敗北。
看到隊友們鄙夷的目光,我真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教練馬尼卻沒說什麼,只是叮囑大家做好準備,迎接下一場的比賽。
我以為自己只能在場邊坐冷板凳了。
卻不想兩天後的比賽,馬尼又在首輪把我和加里斯同時派上了場。
那一刻,我真是感激涕零,徹底拋棄了心中的私慾。
最終經過艱苦的激戰,我們隊以微弱的優勢戰勝了強勁的對手。
比賽結束后,加里斯突然走過來,用少有的誠懇語氣說:
「嘿,夥計,下午一起去游泳啊?」我用力點點頭說:「好啊。」
「嘿,孩子們,祝賀你們終於開始理解我們的校訓了。」
馬尼教練不知從什麼地方冒了出來,高興地拍著我們的肩膀說,
「知道嗎?
要想成功,首先你得學會理解他人,在成就別人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


第三課:如何靠自己成為有錢人

一入學,學校就為所有學生建立了虛擬的個人賬戶,
每個人都獲得一定數額的校內虛擬貨幣做啟動資金。
此後,我們要做的就是怎麼利用這筆錢創造出更多的財富。

有個月末,學校在盤點每名學生的個人資產後,會推出財富排行榜,
公布當月名列前十的「富翁」和倒數十名的「窮人」。
拿到啟動資金,我猶豫了很久都不知該做些什麼。
於是打電話向老爸求助。老爸也很躊躇,說國情不同。
最後建議我把錢存銀行,穩穩噹噹地拿利息,
因為有投資就有失敗,只要有同學投資失敗了,我就排在他前面了。
我覺得此法甚妙,將虛擬貨幣存進了校內銀行。
然而,我低估了那些富二代的賺錢本事,
月排行榜出來后,我竟然排在了倒數第一名。

接下來,我開始試著拿這些錢去投資。
在嘗試分析了每隻股票的優劣后,
我將所有資金都押在了一隻名為「魔幻信息」的股票上。
這次我的眼光比較準,當月獲得了近五個點的回報率。
儘管月末我仍不幸進入了窮人排行榜中,但名次提前了三位。
不管怎麼說,算是有了一些進步。
為了躋身於「富人」行列,我開始利用課餘時間拚命惡補各種金融知識。
這時,加里斯向我提出建議:
「要想成為真正的富翁,不能只把錢拿去炒股押別人的成敗,應該有自己的實體。」
他的話讓我豁然開朗。
可是賣些什麼好呢?
最終,我把目標商品定位在具有中國特色的各種民族工藝品上,
價格也決定走高端路線。
不出所料,這些有著獨特中國民族風情的工藝品在學生中大受歡迎,
我的資產在當月就翻了兩番。
隨後,我的「中國工藝」公司在校園中成立,
並在一年後成功「上市」,成功衝入「富翁」行列。

轉眼,畢業的日子到了,此時我已經收到幾所常春藤大學的入學通知。
一天母親打來電話,哭著告訴我,
由於投資失誤,爸爸的資產在還清銀行借款后大幅縮水,
以後我可能還需要打工補貼學費。
如此噩訊,如果放在三年前,我一定會視同世界末日,
但現在,貢薩加的教育磨鍊了我的意志,
我相信憑藉自己的能力同樣可以取得成功。

家庭的變故讓我對貢薩加的「富二代」教育有了更深刻的體悟:
財富並不會理所當然地延續,金錢的世界充滿變數,
要想立於不敗之地,就要懂得居安思危,讓自己的內心強大,
這樣才能永遠駕馭金錢,而不是被金錢左右命運!

本篇文章摘取自網路


2014年9月13日 星期六

佛言禪語裡的生命智慧

佛言禪語經典,告訴你什麼才是生命的智慧!

 引導語:
佛說:發現自己的錯誤,這就是開悟;
改正自己的錯誤,這就是成就。

發現了所有的錯誤,這就是徹悟;
改正了所有的錯誤,這就是圓滿。

讓佛學禪語告訴你什麼是生命的智慧吧,能悟多少算多少……

1.多看自己的缺點,才能改正自己的錯誤;
多看別人的優點,才能學到別人的功德。

2.你把自己放在最高處時,實際上你在最低處;
你把自己放在最低處時,實際上你在最高處。

3.心清淨了,一切都清淨;
心自在了,一切都自在。

4.人的一生就是一場戲,
但是演戲的時候你要認真,
不能糊塗,不能當真。

5.你最執著的東西對你的傷害最大。
你對哪件事、哪個人、哪句話執著心最強,
它對你的傷害就最大,人就是這麼被傷害的。

6.我們不執著於快樂,
也不去追求快樂的時候,
快樂自然而然就來了。
我們不想逃避痛苦的時候,
痛苦自然而然就遠離了。

7.智慧是在人和事中磨練出來的,
我們遇到一次違緣,能增長一種智慧;
遇到一次障礙,能提高一個層次。

8.觀察自己的毛病 ,
改變自己 的毛病,
這才是改變命運。
你的毛病越少,
命運越好;
你的毛病越多,
命運越不好。

9.不盡責任、不盡義務,這是罪過。
真正能盡到責任、盡到義務,
這是修行,這是功德。

10.你最執著的,
就是對你傷害最大的,
也是最能考驗你的。
他傷害你的時候,
你如果不動心,
能放下他,
你才過關。

11.心的變化,
是最高超的魔術師的表演,
看起來那麼神奇奧妙,
任誰也辨認不出來。
當我們真正明白了,
才知道其實沒有什麼複雜的,
都是它變的。

12.看不見自己的缺點和毛病,
只能看見別人的缺點和毛病,
這就是傲慢心。
這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13.我們都在做夢。
晚上做的夢是黑夢,白天做的夢是白夢。
晚上的夢很容易醒過來,但是白天的夢很難醒過來。
醒過來了就叫覺者,沒有醒過來叫迷者。

14.對任何人、任何事、任何境,不起煩惱,這叫看破。
你要知道,沒有恆常,沒有長久。
順境要安心,逆境還是要安心。

15.能讓自己快樂、自在,
這是真聰明、真能幹;
能讓自己和他人解脫煩惱與痛苦,
這是真智慧、真慈悲。

16.我們可以享受福報,
但是不能浪費福報。
浪費自己的時間、財產、功德和一些好的機緣,
都是浪費福報。

17.我們隨喜他人的功德,
就能夠得到他人所做的功德。
如果對他人所做的惡業也有歡喜心,
同樣也有罪過。

18.讓別人一步,
實際上是讓自己一步。

19.我們的生活圓滿了,工作圓滿了,
這才是真正的圓滿。
如果我們的生活沒有圓滿或工作其一沒有圓滿,
另外得到一個圓滿有什麼用?

20.你有看不慣的事,
說明你還沒有慈悲心。
你有看不起的人,
說明你還沒有智慧,
你的修行還沒有到位。

21.看別人不順眼,
是自己的修行不夠,
別人的毛病都是你挑出來的,
你不挑哪有那麼多毛病?

22.有也行,沒有也行;
即不追求,也不拒絕。
來去都是自然,都是應該的。
沒有什麼可高興的,也沒有什麼可傷心的,都是演戲,
緣來緣去,很正常,
已經看透了,已經都弄明白了,不會為這些動心,
這叫如如不動的心。

23.有慾望就有失望,有盼望就有絕望。
慾望越大失望越大,盼望越大絕望越大。

24.放不下的原因是什麼?
就是害怕——害怕離開,害怕失去,害怕得不到。
真正弄明白了什麼是放下,那個時候才不會害怕,才能放下。

25.無常面前,不分老少,人人都是平等的。

26.讓自己的心胸像天空一樣廣闊,
像大海一樣寬容,像大山一樣穩定。

27.所有的方便都讓給別人,
所有的困難都留給自己,
這是我們修行的一種方法。

28.不可能任何人都喜歡你,
也不可能任何人都討厭你;
不可能任何人都讚嘆你,
也不可能任何人都誹謗你。
你自己不動心就行了。

29.沒有平靜的心,
就不會有清淨處,
也不會有平平安安的事。

30.看一切人都是好人,
看一切事都是好事,
看一切處都是好處,
這才是解脫。

31.真正的快樂
不是你擁有的多,
而是你計較的少。

32.把每時每刻都當成自己的臨終。
每時每刻都提醒自己:
假如這是我的最後時刻……

33.什麼是敢面對敢承擔?
不管好壞,任何時候都不動心,
心不隨境轉,心不動搖。

34.世界上沒有什麼完美,
想開了想通了,就是完美。

35.我們不是要逃避,而是要面對,
我們敢面對敢承擔的時候,才沒有畏懼,才沒有恐怖。
沒有畏懼感恐怖感,沒有患得患失,才沒有煩惱和痛苦。

36.觀察評論他人的過失本身就是一種過失。

37.我們要養成一種良好的品質,
善於去觀察發現欣賞生活與他人美好善良的一面,
然後將之變為一種習慣。
這樣我們在思想與行為上才能逐漸變得高尚與純粹。

38.你什麼時候隨緣,什麼時候就順利。
當你無所求時,才會無所不有。

39.真正隨緣了才能順利,
真的放下了才能得到。

40.心放平了,一切都會風平浪靜;
心放正了,一切都會一帆風順;
心放下了,永恆的安樂與幸福也就隨之而 來了。

41.人得有智慧。
事情本身沒有好和壞,
好壞是我們自己的分別執著。

42煩惱是執著來的,
痛苦也是執著來的。
你覺得不好,
特別反感,
想不通想不開的時候,
那就是愚癡,
因為不會換角度。

43.懂得了因果,
也就掌握了改變命運的方法。

44.不要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要求別人,
一定要按照別人的想法來要求自己。

45.不為他人著想,
永遠得不到你想要的東西。

46. 我們一定要學會面對現實。
我們學會面對了,
就不會那麼煩惱,
不會那麼痛苦了。

47.不放棄任何人,
不放棄任何事,
這才是圓滿。

48.順境和逆境是凡夫分別出來的。
如果你執著了,心動了,這就是逆境;
如果你放下了,心不動,一切都是順境。

49.大富大貴不難,平平安安難;
吃喝玩樂不難,自由自在難!

50.放下不是放棄,
輕鬆不是懈怠,
自在不是放逸,
隨緣不是隨便,
不執著不是不認真。

51.你越要,它離你越遠;
你越不要,它離你越近;
你真要的時候都不來,
你真不要的時候什麼都來。

52.好好地儘自己的責任和義務,
這樣才能解脫,才能成就。

53.統統地把”我”忘掉,
別老帶著”我”,摻著”我”。
不要這個”我”了,
為眾生活著吧!

54.不要混日子,
樣樣事都好好做,明明白白,
用心來做,這就是 修行!

55.現在很多人,
小事不做,大事做不了,
結果什麼也沒有做成。
不管是小事大事,家裡的事還是家外的事,
個人的事還是公家的事,都是一種緣分。
遇到了,有這個機會了,就應該珍惜。

56.我們就是太在乎別人的看法與想法了,
所以總是活在別人的目光下,
在患得患失中煩惱痛苦。

57.認認真真老老實實地
做一切事,修一切法,
這才是真正的修行。

58.想得開一點,
好也不可能永遠地好,
壞也不能永遠地壞,
都會變。
主要是自己的心,
想明白了想開了,
這就是聰明,
這就是智慧,
這就是解脫。

59.不管面對什麼事情什麼現象,
你的心永遠那麼平靜,
永遠那麼清淨,
這叫解脫。

60.讓你的心
不追隨過去
不迎接未來
不執著現在的時候,
它就自然停。
就像風刮著沙,
風一停,沙自然就落到地面。

61.物質的享受不 是真正的享受,
精神的享受才是真正的享受;
表面的快樂不是真正的快樂,
內心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

編後語:
佛說:戀愛不是慈善事業,不能隨便施捨的。
感情是沒有公式,沒有原則,沒有道理可循的。
可是人們至死都還在執著與追求。

忘記並不等於從未存在,一切自在來源於選擇,而不是刻意。
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覺得擁有的更多。

偏見是人的本性

偏見是人的本性 Bias Is A Fact of Life

翰聲

「偏見」是人與生俱有的,
假如它有生物學的意義,
相信「偏見」是生命存在的一個很重要因素 (factor)。
「偏見」也可說是一種強烈的「偏好」或「喜好」;
「偏見」也就是一種「成見」。
用文明一點的說法就是「擇善固執」,用罵人的話講就是「冥頑不通」。

「偏見」成了習慣性就變成直覺,變成一種習性或慣性,
不經過思考或思量的直覺反應;
最後也就是一種生物學上的反射作用。
沒有偏見就沒有辦法作決擇,沒有辦法作決擇或決策,
也就更沒有辦法決定方向、立定人生目標。
讓我們回顧過去,
有許許多多的人生決定都是靠周圍的各種資訊來幫助決定的。
而這各種不同的資訊,不論是外在強迫性或者是內在自由的決定,
都是一種不同程度的「偏見」。

在五、六十年代的社會,為何人們認為醫科就比工科好?
為何理工科就比法商科好?
在二十世紀末,當股市飛飆的時候,
股市交易學科竟超越醫科工科,成為臺灣學子最熱門的追逐學科。
但曾幾何時,股市泡沫化,
股市交易員殺死妻小,然後舉槍自殺,也只能博人一嘆。
今日美國的健康醫療保險系統,
由「健康維護組織」﹝HMO, 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當道,
若不是真正為濟世救人而習醫就應該三思。
在今日資訊傳訊神速、無遠弗屆,科技演進變化萬千,
一個學科或領域的熱絡,已經不是以世代或十年為單元。
這更顯得我們傳統「偏見」的思維方式的不可靠。

用「科學方法」降低「偏見」的程度
當然這些都有它們客觀的社會物質條件的價值判斷,
並非真正有關是非對錯的倫理或道德判斷。
但是人生的社會價值並無法只用物質為單一的價值判斷。
很簡單的一項事實就是:
假如物質為單一的價值判斷標準,
我們的社會將少了很多優秀的
物理學家、宗教家、音樂家、老師、義工、
甚至於很多作家或記者。
人類的社會基本上就是由很多不同的思想、觀念所造就的,
而這些不同的思想和觀念,嚴格的來說就是的一種偏見。
事實上,包括衣、食、住、行的
各種微細的有形無形的事物或想法都是靠「偏見」,
一種偏好來維繫著。
有人說過:哲學是一門將「偏見」說成道理的學問。
那更不必提一般不成學問的雜思亂想。

雖然嚴格說來「科學」也算是一種「偏見」。
但是「科學」所使用來執行的研究原理和方法,
卻是人類所發展出來的一種非常客觀,
最能夠避免爭論,消減「偏見」最有效的方法。
「科學」本身或許並不是完美的,
因為嚴格說來,它算是一種「過程」。
但是,「科學方法」確是人類數千年來所發展出來,最客觀的工具。
筆者常想假如人類能夠把「科學方法」的原理應用在政治或社會,
人類的社會一定會更加祥和。這多少也算是筆者的一種「偏見」。

「人生測不準原理」─ "Uncertainty Principle In Life"
現代物理學有一個「海森堡測不準原理」─ "Heisenberg's Uncertainty Principle" 。
大學修「物理化學」和「核子藥物學」的時候學了一點皮毛。
但它一直是筆者最喜歡拿來解釋人生或社會科學的物理定律之一。
當然筆者承認用物理原理來解釋人生或社會科學需要非常小心。
它吸引筆者的另外一個原因是這「原理」讓牛頓以降,
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的愛因斯坦人生的最後數年,過得很不快活。

或許因為愛因斯坦基於承繼希伯萊文化的認知,
認為這宇宙冥冥中有著一定的次序,
愛因斯坦對整個宇宙基本的看法是井然有序的。
所以他終其一生一直在證明「宇宙的統一場論」。
由於他的「執著」及努力,他在現代物理學領域的成就,是無人能出其右的。
但是令人不解的是為何這「海森堡測不準原理」
讓一代物理學大師愛因斯坦如此的不安,
驅使他想證明找出這「海森堡測不準原理」的毛病及不對之處,但卻無法成功。
據筆者猜測,這一切可能都是因為他的「定見」或可說是他的「偏見」所造成。
因為「海森堡測不準原理」已為物理化學界的定論,
或者應?至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被推翻,違反他一生的努力的原則。

這「海森堡測不準原理」已證明描述:
任何物質的位置與速度是不可能同時正確取得,
但它並非由於所使用的工具的限制,而是源自於物質的本性。
「海森堡測不準原理」也導引出了人類知識的不確定性。
因此筆者覺得用它來類比解釋巨視的人生或社會現象也非常恰當,
它絕對對人類減低「偏見」有極大的助益。
簡單的用普通語言說就是『因為物質本身的不確定性,
人所欲觀察的物質或現象的真實面貌,是不可得的。』
因為一個現象或事件本身已充滿不確定性,
那又有何理由強迫他人接受自己的觀點?
筆者對如何降低人的「偏見」的程度很有興趣,也相信它的必要性。
所以仍在挖掘資料佐證,人生也是有一個「測不準原理」的,
就稱它為「人生測不準原理」─ "Uncertainty Principle In Life",
以別於物理化學上的「海森堡測不準原理」。

一位為去除偏見的真正實踐者 ─ 史賓諾莎 Benedict de (Baruch) SPINOZA, (1632-77)
在西方,史賓諾莎可說是為去除偏見而能確實實踐的第一人。
當然任何人或事講到第一,就可能是一種「偏執」或「偏見」。
因為宇宙如此浩瀚,人的眼光如豆,誰能真知何為第一!

史賓諾莎原全名為「巴盧赫史賓諾莎」
Baruch Spinoza 是猶太文,他後來改用拉丁文同義的 Benedictus 為名,
即 Benedict de Spinoza。
他深受理性主義開山大師 Rene Descartes 笛斯卡 影響。
並與當時的另一位理性主義大師 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萊不尼茲交往為至友。
史賓諾莎是一位荷蘭哲學家,通常被稱為「中神毒者 God Intoxicated Man」
因他終其一生沉甸於研究神;
他的 一生也因為堅持己見,﹝可說他的偏見﹞,而吃了很多苦頭。
當然比起硬要說地球是圓的、
一夫當關,而被羅馬教廷處火刑燒死的意大利物理、天文、數學家迦利略
 Galileo Galilei (1564-1646)
 ﹝一般音譯為伽利略是不對的,伽發音為茄不是發音加﹞幸運多了。
不過他的堅持為保持學術自由及避免偏見,
充分表現一個知識份子的良知,是令人欽佩的。

史氏出生於荷蘭阿姆斯特丹,為葡萄牙裔的於猶太人,
因他的父母受西班牙要求而接受信仰耶穌教,但私下仍然信奉猶太教。
他們是阿姆斯特丹猶太社區的一員。
所以他可能被送到猶太學校學猶太文化,
課後又學拉丁文和多種歐洲語言,及神學。
他因為質疑聖經的前五書及神的可信性,而且拒絕發表聲明更改他的看法,
在一六五六年夏天一度被趕出猶太社區,不准與同族交往。
他為了能專心思考宇宙人生問題,選擇以磨鏡片為生。
為了能維持自己學術思想自由,
一六七三年拒絕海德堡大學 Heidelberg University 請他為教授的聘任。
相對於在威權政府下及現代資本主義下,
一些拿人錢財,與人消災,不知避嫌利益輸送,
或為政治利益,無法保持學術客觀的學界人士,史賓諾莎不啻是空谷足音。
他相信神,但生前被指為「無神論者」,
逝世後卻又被奉為「泛神論」的開山祖師。
但這都無妨害他,面對真理當一個老老實實的哲學家。
史氏的立論是很值得一神論者參考的。
他發現對他自己而言:「至善乃是對存於心和整個大自然之間結合的認知。」

相對於西方,要在東方哲學思想內找尋去除「偏見」的理論及實踐方法,
甚至於實踐者,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假如筆者沒有讀錯,
出生於今日的尼泊爾的佛陀的一代教化精華就是在教人去除「偏見」,
消泯因各種人、事、或物所造成的「執著」,甚至於教誨弟子不可造像崇拜。
孔子的「四勿」說:「勿意、勿必、勿固、勿我」也是去除「偏見」的秘笈。

「一神教」、「種族」、﹝包括「因文化而融合的族裔」﹞及「商業利益」
是人類存在最嚴重的「偏見」之源。
「中東」地區就是這些因素的總匯。而化解這一些「偏見」,是人類最大的挑戰。
因為它所面對的是人類自己本身最嚴重的弱點。
除了國家的教育系統以外,媒體將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
媒體假如被自己的種族、宗教的偏見所蒙蔽,
不能以全人類的福祇為福祉,人類的災難將不遠了!

註:本文摘自「從多層金魚缸內看世界─華語媒體論」講稿。
原訂講於「聖地牙哥臺美基金會」「文化歷史委員會」所舉辦的學術研討會,
主題為「探討華語媒體的公信力與其專業性」。因資料過多,刪略沒有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