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哈啦

Sitetag5438

2014年2月17日 星期一

松果體與褪黑激素

松果體與褪黑激素

松果體是鑲於我們中腦後方的一個扁錐型小體,大小及形狀近似一顆豌豆,
它在我們幼年時體積最大,隨著年齡增長,便逐漸鈣化、萎縮。

松果體會根據所接收到的光量多少來決定褪黑激素分泌的量,
藉由對光的敏感度,松果體充當了人體內的一個「時鐘」,掌控著每天甦醒和睡眠的時間。
人體在夜間睡眠時,會分泌大量的褪黑激素,
通常在夜間11時至隔日凌晨2時分泌最為旺盛,清晨以後的分泌量則急遽下降。

褪黑激素在體內的濃度也與年齡有關,
一般而言,自出生三個月後開始上升,六歲時達到最高峰,
青春期之後,褪黑激素的濃度則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

褪黑激素對人體的影響
褪黑激素的化學結構非常簡單,但是在人體內卻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它監視著體內各種腺體、器官的運作,指揮各種荷爾蒙維持在正常的濃度;
它可以抑制人體交感神經的興奮性,使得血壓下降、心跳速率減慢、降低心臟負擔;
它能夠減輕精神壓力、提高睡眠品質、調節生物時鐘、緩解時差效應,
而且具有加強免疫功能、抵抗細菌病毒及預防癌症、老年癡呆症等多種疾病的功效。

褪黑激素是由負責神經傳輸功能的血清張力素(serotonin)轉化而來。
白天時,人類有意識的活動極為活躍,心靈動盪散亂,
需要更多的血清張力素來供應神經細胞;
而到了晚上或靜坐時,情形就恰恰相反,
有意識的活動變少了,因此有更多的血清張力素轉化為褪黑激素。
可是一旦眼球見到光,褪黑激素的合成就會被抑制住了,
這就是為什麼夜班工作者、深夜開燈睡覺者,
免疫功能可能會下降,也較易罹癌的原因。

美國有兩項研究發現,
深夜明亮的燈光會減低女性體內褪黑激素的分泌和增加雌激素的水平
這使得夜班工作的女性罹患乳癌的機率增加。
對於猝死兒的研究也發現,
有些猝死兒的松果體發育不全,腦部的褪黑激素量過低,
腦部無法處理自由基,使得自由基對腦部造成傷害。
另有一項兒童及成年人憂鬱症的研究發現,
精神病的病人其體內褪黑激素含量明顯低於正常的人。

褪黑激素的來源 
褪黑激素普遍存於地球上的各種生物體內,
食物當中含量較多的有︰燕麥、甜玉米、米、薑、蕃茄、香蕉、大麥等,
但是它們的含量的百分比均不高。
此外,攝取諸如海帶、黃豆、南瓜子、西瓜子、杏仁果、花生、
也有助於褪黑激素的合成。
吃的少也有助於褪黑激素的正常分泌。
研究指出吃得少的老鼠,年屆高齡時,其松果體仍能保持和年輕老鼠一樣的健康,
並且能保持褪黑激素分泌的規律,體內的褪黑激素濃度也還有年輕老鼠的八成左右;
反觀不限制食量的高齡老鼠,它們體內的褪黑激素濃度大約只剩下四成左右。

調整時差必需靠荷爾蒙之一的褪黑激素發揮功效,
其最主要的功能是促使睡眠,幫助生長激素的作用,讓人睡得好,看起來年輕,
但是此種很強的抗氧化劑卻自35歲開始遞減,所以適當的補充可以預防老化。 

有人說年紀大了,睡眠時間就不用太長,
安法診所院長王桂良表示,事實上是錯誤的說法。
上了年紀的人不是不需要那麼多的睡眠,而是沒有辦法睡那麼久。
因為腦部松果體分泌的褪黑激素不足,
所以很難入睡,入睡後也睡得很淺,並且容易醒過來。
如此晚上只能睡2、3個小時,當然白天會精神不濟、想打瞌睡。 

褪黑激素的分泌約在35歲開始遞減,因此一定的年齡後可適量補充。
有人反應服用褪黑激素的效果不好,有兩種可能,
其一是劑量不對,可以詢問專家醫師的意見來調整;
其二是之前有服用安眠藥的習慣,
那就需要3至5個月的時間,慢慢減少安眠藥的劑量,褪黑激素才能產生作用。 

褪黑激素通常是晚上8時開始分泌,10時達到高峰,這時候人的睡意最濃。
凌晨4時過後,褪黑激素的濃度就慢慢下降,漸漸的人就會醒過來。
如果你從台灣到時差12個小時的國家,
雖然人在國外,但大腦卻還是留在台灣的運作模式,並沒有分泌褪黑激素,當然會睡不著。
這時候補充適量的褪黑激素,會有很大的幫助。

7 則留言:

  1. 儘管褪黑激素對人體影響這麼大,可是服用褪黑激素製劑對人體是否有益尚無定論。研究報告指出,平常有靜坐的婦女,她們在夜間體內的褪黑激素濃度比一般婦女高。兩腳大拇指點地的運動,也可以間接地刺激松果體,增加褪黑激素的分泌。
    此外像日間運動也有助於增加褪黑激素的分泌,夜間運動則適得其反。
    所以,想要保持松果體的年輕,建議您要少食、多運動、從事靜坐冥想,
    並過個有規律、有節制的生活。

    回覆刪除
  2. 松果體是人體第一形成的腺體。
    在幼兒期的時候,體積最大;隨著年齡增加,逐漸鈣化、萎縮。
    由於松果體含有色素細胞,對光敏感,所以又叫做第三隻眼,
    而且它會根據光強度決定褪黑激素分泌;也是決定睡眠、起床時間的關鍵。
    它監視體內各腺體、器官運作,令荷爾蒙維持正常濃度。

    在兩眉中心向後方的沿線上,在頭腦的中間偏後一點的地方,有個叫做松果體
    (也叫松果腺)的器官。
    從人體的生理解剖學來看,這個長在大腦和小腦之間的松果體,
    在醫學上推測可能是一個已經退化了的、而且作用不明的器官。

    在許多低等脊椎動物中,松果體位於皮膚表層,可以當做光接受器,
    並且也是內分泌器官,可以分泌褪黑素(melatonin),
    褪黑素是由氨基酸組成的,在黑暗中會被誘導產生,而在光亮中會被抑制。

    而松果體在高等脊椎動物腦內,真的是個退化了的器官嗎?

    1999年4月,在《科學》這本科學界權威雜志上,一些科學家發表了一篇論文,
    他們用一些因為基因缺失而造成視網膜感光能力缺損的小白鼠,進行一連串實驗。
    實驗結果發現,雖然小白鼠的感光受體基因缺失,
    但是他們的松果體在受光刺激下,調整分泌褪黑素的功能完全不受影響。
    由此可見,視網膜感光受體基因缺失的老鼠,感光能力如常。

    也就是說,在視網膜無法發揮感光功能的情況下,
    松果體仍然可以感光。
    其實已有大量証據顯示,松果體可能是直接感光器官。
    科學家已認識到松果體與視網膜非常類似,
    有人甚至就把松果體叫做“折疊的視網膜”。
    這樣就不難解釋為什麽在視網膜感光系統缺失情況下,
    松果體調整褪黑素分泌的功能仍然正常。

    哺乳動物可能有一條通向松果體、鮮為人知的隱秘傳遞光信號的通路。

    回覆刪除
  3. ★松果體的功能如何增強

    這也就是許多神秘學家認為,松果體就是人類神秘的“第三眼”所在之處,
    他們認為可以透過靜心、冥想、練氣功、打坐等等,
    由體內的能量激發活絡了它的退化性之後,又可發揮功用,
    可以捕捉到肉眼所看不見的不可見光,
    不需經過瞳孔、水晶體、視神經等的傳導,直接在腦海中成像。

    一般人都很相信自己這雙肉眼睛所看到的事物,
    所謂眼見為憑,看不見的就不相信,
    其實世界上已經有許多人,透過身體力行上述的種種修煉方法,
    開啟了他們的第三隻眼。
    這只眼睛開啟了之後,他們才真正瞭解到什麽叫大開眼界,
    也才認識到這雙肉眼的局限性有多大。

    參考資料:
    知識+http://www.epochtimes.com/b5/3/10/10/n391530.htm

    回覆刪除
  4. 靈魂學家認為松果體(pineal body)是靈魂的居所,
    死亡等於靈魂離開松果體而永不回來了。
    這是真的嗎?讓我們看看松果體是什麼東西:
      松果體位於大腦正中深處,在臉部的平行位置相當於兩眉之間。
      根據研究,松果體只分泌少量的激素,與睡眠、黑色素的調控有關。
    就是找不到與靈魂有關的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松果體在人年紀大的時候會退化,
    有時完全變成一個空泡,於是功能盡失。這時,睡眠的規律性會較差。
      如果松果體真的是靈魂的住所,
    那麼有很多老人不就變成有體無魂的活死人?豈不是很荒謬可笑?
      當然,靈魂學家若認為空泡也可以住著靈魂,我就無話可說了,
    實在接答不下去。
      我對所謂靈魂住處沒興趣,卻對所謂「第三隻眼」有高度的好奇……
      第三隻眼被神秘學家認定在兩眉之間,具有看到「靈界」的能力。
      姑不論第三隻眼是否就是松果體的功能,
    我們可以看看低等動物的第三隻眼,會發現一些有趣的訊息:
      有些動物的頭頂具有能感光的細胞,據推論可能與調節睡眠有關。
    但在演化的過程中,這種細胞漸漸失去主導地位,
    譬如在人類發達的大腦中,整個陷入腦深處,變成幾乎微不足道的角色。
      神秘學家在黑暗中所「看見」的亮光或圖像,
    與低等動物的頭頂感光,似乎有一點點關連,但我寧可抱持懷疑的態度。

    關於松果體,科學家尚未完全弄清楚全部功能,
    我不敢斷言第三隻眼是否與松果體有關……
      如果要提出大膽的假設,頂多認為松果體只是個輔助角色而已,
    第三隻眼的發源區仍應為大腦後端的視覺皮質區。
      在現階段的科學領域裡,松果體仍不宜被視為靈魂地址,是非常明確的,
    因為如果真的要找出靈魂在那裡,也輪不到松果體,
    還有更好的候選人,那就是生命中樞──腦幹之延髓部份(medulla oblongata)!
      請大家正視科學的發現,不要再相信毫無根據的松果體「魂核」之說,
    否則真正的生命中樞將擺在什麼地位呢?
    參考資料:
    http://www.thinkerstar.com/books/cheng/c1-6.html

    回覆刪除
  5. 內分泌跟荷爾蒙有什麼不同

    內分泌系統 Endocrinology

    Adrenocortex Stress Analysis(Saliva)腎上腺皮質壓力分析(唾液)
    評估身體重要的壓力荷爾蒙-腎上腺皮質醇(cortisol)及抗壓力荷爾蒙-脫氫異雄固酮(DHEA)的生物活性濃度,以及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sIgA)。觀察cortisol的24小時分泌節律,與晨間 DHEA的分泌量,可反應出身體面對壓力的情況下,產生壓力性及抗壓力性荷爾蒙之間的平衡關係。唾液中的sIgA可保護上呼吸道及口腔黏膜,避免病毒感染及細菌之附著。但當身體承受壓力時會使sIgA之分泌量減少,進而增加感染的機會。此分析與焦慮、慢性疾病、壓力負荷、免疫失調、肥胖、心血管、血糖問題及免疫系統疾病等現代文明病皆有緊密之關係。

    Comprehensive Adrenocortex Stress Profile(Blood)全套腎上腺皮質壓力分析(血液)
    此項分析可檢視與壓力有關的荷爾蒙分泌狀態,以全面性了解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皮質軸(HPA-axis)中樞神經內分泌系統,即中醫所指任、督兩脈之陰陽平衡系統。

    Male Hormone Analysis(Saliva)男性荷爾蒙分析(唾液)
    在一天內的不同時段收集4次唾液樣本測定睪固酮(testosterone)24小時分泌節律(circadian rhythm),藉以了解男性荷爾蒙的分泌量。此分析還提供廣泛疾病的透視,從性慾及肌肉張力減低、到心血管疾病及骨質疏鬆、老化,皆包含在內。

    Male Hormone Health Assessment(Blood)男性荷爾蒙健康評估(血液)
    此項分析專門針對男性身體下視丘、腦下垂體、性腺軸中樞神經內分泌的情形,了解陰陽平衡系統。

    Comprehensive Female Cycle Profile(Saliva)全套月經週期荷爾蒙分析(唾液)

    在28日內收集11次唾液樣本,測定雌二醇(estradiol)、黃體酮(progesterone)、睪固酮(testosterone)的含量,了解月經週期內分泌的平衡性,提供月經不規則、卵巢功能異常、不孕症、子宮內膜異位等疾病線索。

    Female Hormone Health Assessment(Blood)女性荷爾蒙健康評估(血液 )
    測量血液中濾泡刺激素、黃體刺激素、三種主要的雌激素、兩種主要的雄激素、黃體酮及性荷爾蒙結合球蛋白。這些荷爾蒙的分泌量與平衡關係,與女性之生育能力、脂質代謝、心臟功能、認知及情緒、免疫功能等皆息息相關。藉由這些分析的數據可以讓醫生更準確的幫助面臨健康挑戰的婦女們,回復荷爾蒙平衡、改善慢性病及預防老化的來臨。

    Estrogen Metabolism Assessment (Urine) 雌激素代謝分析 (尿液)
    此分析可了解雌激素兩種主要代謝物間的平衡關係,其一者為活性代謝物,一者為非活性代謝物。兩者間的不平衡可能會影響與雌激素有關的疾病,如乳癌、狼瘡、骨質疏鬆症及心臟病等的危險性及預後。所以此檢查提供重要的線索,可幫助醫師針對每一位婦女獨特的健康危機,量身訂做個人化的治療計劃。 

    Menopause Hormone Profile (Saliva) 停經後荷爾蒙分析 (唾液)
    連續3天收集3次唾液樣本,測定停經後雌二醇(estradiol)、黃體酮(progesterone)、睪固酮(testosterone)的含量,可作為施行與監控荷爾蒙替代療法的指標。

    Melatonin Rhythm Analysis(Saliva)全套褪黑激素分析 (唾液)
    在一天內特定時段收集3次唾液樣本,分析褪黑激素分泌型態。褪黑激素的不平衡與睡眠品質、季節性情緒問題、不孕症、免疫功能受損有極密切關係。

    Comprehensive Thyroid Hormome Profile(Blood)全套甲狀腺荷爾蒙分析(血液)
    此項分析專門針對甲狀腺荷爾蒙代謝的完整分析,包括:中樞甲狀腺控制及活性、荷爾蒙製造及分泌、週邊甲狀腺素轉換及自體免疫抗體,有助於診斷與治療常見的甲狀腺荷爾蒙不平衡所暗藏的慢性疾病。

    Bone Metabolism Analysis(Blood) 骨質代謝標記分析(血液)
    此分析是藉由骨質增生標記骨鈣素(Osteocalcin)、副甲狀腺素(PTH)、骨質破壞標記NTx及造骨所需營養素維生素D及血鈣分析,來全盤性了解骨質破壞與增生的平衡性,以評估骨質生長或骨質疏鬆的真實情況。並使醫生可據以判斷正確的臨床治療或營養補充品療程,以達到確實維護骨骼健康的目的.

    靜語+網路
    http://www.redox.com.tw/assessmented.htm

    回覆刪除
  6. 分泌系統大致上可分為:
    (一)腦垂體;(二)腎上腺;(三)甲狀腺;(四)性腺;(五)副甲狀腺。

    除副甲狀腺外,壓力對其他內分泌器官皆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據研究所知,在面對壓力時,
    人體的生長荷爾蒙(GH)、性釋素釋放因素(GnRH)及甲狀腺激素(TSH)等,
    皆會受到抑制,
    而造成這些激素分泌受抑制的主因,
    乃為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CRH)之過度活化。

    一般人面對壓力時,往往會覺得渾身不對勁,但又不像是生病,
    於是大家就把身體的不適解釋成「內分泌失調」。
    究竟這種說法是民間口語相傳、以訛傳訛,或者醫學上是有憑有據的?
    就醫學上來說,「內分泌失調」其實是很含糊籠統的字眼,
    因人體內分泌系統非常複雜,用「內分泌失調」一語帶過似乎略嫌簡陋。

    女性內分泌失調與否主要由雌激素、黃體素、以及一些雄激素所控制,
    女性內分泌失調都源於這三個激素作用的多寡。
    檢查內分泌,實際上就是看這些激素
    (包括黃體生成素、促卵泡素、催乳素、黃體脂酮素和雌激素)水平分泌是否正常。

    參考資料:
    http://www.youth.com.tw/una/Nursing/N94.01.03-B.htm

    回覆刪除
  7. 生活醫館-治療系成分GABA 紓壓助好眠

    樂活胺基酸,讓身體放輕鬆
    臨床證實,每天承受過多壓力容易造成頭痛、失眠、肌肉緊繃、關節僵硬、心悸胸悶、胃痛或異常掉髮等症狀,甚至與憂鬱、肥胖、高血壓、癌症等疾病息息相關。因此,減壓放鬆、慢食等生活型態的流行,幫助紓壓或抗憂鬱的營養素,也成為熱門的研究領域。
    除維生素C、B群、鈣、鎂這些早已被證實與情緒失調有關的營養素外,
    負責合成體內蛋白質與激素相關的胺基酸也日益被重視,
    尤其是參與腦部代謝、維持興奮和抑制作用平衡的胺基酸,
    例如L-麩胺酸 ( L-Glutamic Acid )與γ-胺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
    簡稱為GABA)。
    L-麩胺酸是種刺激性的神經傳導物質,常用於治療神經性疾病或手術後的營養補充,GABA則是抑制性的神經傳導物質。
    研究發現,人類腦部組織中GABA含量很高,
    主要生理作用是增加大腦氧供應量,降低神經元的活性,
    抑制焦慮的訊息傳入腦神經中樞,
    因而在腦部能量代謝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被譽為緩和情緒或壓力的「心靈療癒物質」。
    (詳細內容請見常春月刊324期)

    http://www.ttv.com.tw/lohas/green11298.htm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