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哈啦

Sitetag5438

2014年3月15日 星期六

遇見我人生的燈塔——東方哲學

韓國總統致辭,非常感動!

遇見我人生的燈塔——東方哲學

/ 朴槿惠

 
我走過的路與衆不同。在大學時期,
我夢想成爲電子科學領域的産業主力軍。
但是,在我22歲時,母親突然過世,
我的人生道路也從此完全改變了。
我自然而然地彌補母親的空位,
放棄了自己的夢想。
但不出幾年,父親也同樣離我們而去。
在我不到30歲的時候,雙親都遇刺身亡,
我和弟妹們的心情何等的絕望和痛苦,可想而知。
讓我更絕望的是,陪在父親身邊的人一一離開,
而且我的父母由於政治原因受到人們的指責。
我仿佛失去了一切,連呼吸都很困難,
想要放棄一切。
每當我看見其他家庭手拉手去郊遊,
在心理念叨:若我也出生在平凡的家庭,
那多好啊……”
 
熬過如此痛苦的時間,恢復平靜,
是不斷地與自己進行對話,與自己鬥爭的過程。
讀東西方的古典書籍,進行冥想,
天天寫日記,回顧自身,這樣慢慢地堅定了內心。
就在這時,有一本書悄悄地走進我的心房,
成爲了人生的導師,
那就是馮友蘭先生所寫的《中國哲學史》。
東方哲學與重視邏輯和論證的西方哲學不同,
講究領悟。
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哲學家馮友蘭先生的
《中國哲學史》蘊含著做人的道理
和戰勝人生磨難的智慧,讓我領悟到了
如何自正其身,如何善良正直的活著。
  
如同我的外號筆記公主
我無論見任何人,聽到什麽樣的內容,
會把所有的內容都會記下來,看書的時候也是如此。
讀《中國哲學史》時,我把每個引起共鳴,
讓我有所領悟的句子都寫在筆記本上,
將含蓄的文字和字裏行間中找到的真理
刻在我心裏。
現在偶爾也會翻開以前的筆記本
來回憶當時的感受。
最佳的修身之道是不矯揉造作,順其自然。
這就是道家的無爲、無心。”“推己及人,
即爲
坐密室如通行,馭寸心如六馬,可以免過
這些句子依然深深地打動我心。
  
自與《中國哲學史》相遇,我恢復了心裏的寧靜,
明白了之前所不能理解的許多事情。
所謂人生,並不是與他人的鬥爭,
而是與自己的鬥爭。
爲了在這場鬥爭中獲得勝利,
最重要的是內心必須堅定,
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和欲望。
我懂得了平凡但珍貴的道理:
金錢、名譽和權力
都如同刹那間煙消雲散的一抹灰燼,
只有正直的人生才是最有價值的。
從此人生的苦難成爲激勵我的夥伴,
真理成爲照亮我前程的燈塔。

溪流有石頭才能發出清脆的流水聲,
人生亦是如此,遇到痛苦之石才能歌唱生活。
我也因經歷了痛苦的時間,
使全新的人生價值在心底深深找根。
當我失去一切深陷絕望的時候,
反而看到了嶄新的希望。
與其放棄,不如再一次思考
命運所賦予的使命和責任;
不論大小輕重,不如再一次思考自己存在的理由。
若把挫折當做夥伴,把真理當做燈塔,
不管遇到什麽樣的困難都能找到克服的方法。

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史》
把深藏已久的東方精神遺産挖掘並擦亮,
使其成爲閃閃發光的寶石,
讓我們明白如何堅定地走過這花花世界。
對於我來說,遇見這本書,是無比珍貴的緣分。'
【朴槿惠正在訪華,請讀記錄她的經歷文字】
       
冰是堅硬萬倍的
       
痛苦凋謝的無窮花
  197911月,
朝鮮半島進入多雨而寒冷的冬季。
27歲的朴槿惠一襲黑衣,
站在青瓦台前濕淋淋的草地上,
看青瓦粼粼、簷牙高啄。
她在這裏生活了17年,如今馬上要離開。
雨斜斜密密地落下來,
她覺得那是千萬根鞭子抽打在身上發出的聲響。

  內務秘書抱著一個滿滿的紙箱子朝她趕過來,
不斷有東西掉落,他不去撿,
反而毫不留情地將它們踩在泥水裏。
朴槿惠望著秘書,
還在她少女時代,他就跟隨父親,
也曾無數次帶她到青瓦台後面的山上,
春看百花,夏攬蒼翠。
現在,他眼裏滿是惶恐,仿佛她是病毒,
會隨時鑽進他的血液,中止他的心跳。

  朴槿惠彎腰撿起一張照片,
那是9天前的上午,
她陪父親去參加湖堤剪綵時的留影,
天空明媚,她笑,父親也笑,群衆在歡呼。
不料,幾個小時後,
明快的一切隨著幾聲槍響被蒙上沈重的陰霾。

  朴槿惠帶著弟弟和妹妹
回到首爾的一棟老房子裏。
17年未回家,老宅周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高樓林立,街道繁華。
朴槿惠想起搬離這個家住進青瓦台時
和父親朴正熙的一段對話:
爸爸,你爲什麽要當總統?
朴正熙回答:我出生的地方到處都是茅草屋,
有一年冬天,大風掀翻我家屋頂,
母親帶著我和姐姐想到別人家去借宿,
但我們轉了一圈後又回到自己家裏,
因爲鄰居們也都在風雨中挨凍。
我永遠記住了母親那晚悲傷的面容,
發誓要盡我所能改變這一切!

  父親的願望實現了,
如今的大韓民國,
不僅連偏遠地方的農民都住上了青青的瓦房,
全國人均收入還翻了20多倍。
這樣的父親卻被最親密的下屬射殺在宴席之間。
她對所發生的一切難以理解,難以接受。

  但她是朴槿惠,一個女代母職,
當了五年第一夫人的特殊女人。
她不能像妹妹那樣痛哭,也不能學弟弟那樣買醉,
只能表現出冷靜與克制。
早在父親被刺之前,1974年,母親陸英修也被刺。
她震撼于父親冷靜地留在演講臺上,
而不是護送母親到醫院。
事後,他堅決不再娶,
表現出對亡妻極度的眷戀與忠誠。
從那以後,她開始學習以父親的方式表達感情,
也學習他特殊的應對危機的方式。
5年裏,她穿母親的衣服,戴她遺留的首飾,
模仿她的言行,在從容淡定中完成許多國務活動,
包括接待時任美國總統卡特。
政治不僅讓她早熟,
也讓她認定自己的命運跟這個國家緊緊相連。

   
所以9天前,得知父親被刺,
她的第一反應不是痛哭,而是冷靜地問:
前方(邊境)有什麽情況?
這一問,使得她本該爲失去父親而流的眼淚,
再也沒有機會宣泄。

  從第一夫人跌落爲平民和孤兒,
朴槿惠感到極度的失重,
她想依靠法律嚴懲殺害父親的兇手。
但是韓國最有名的律師、
聲稱是父親最堅挺的支持者這樣回復:
我不替兇手辯護,就等於是幫你了!
他說的沒錯,當時不僅許多律師聯名替刺客辯護,
一些城市還爆發流行示威,
要求釋放刺殺總統的情報部部長,大家高呼:
他殺了一個獨裁者,是了不起的民族英雄!

  甚至朴槿惠的住所也被情緒激昂的人群包圍。
她不能出門,也無法求救,只是悲哀地意識到,
不管他們一家曾經爲這個國家帶來怎樣的改變,
做出怎樣的犧牲,現在,世界被顛覆,一切被唾棄。

  背叛!
這是她唯一能想到回敬這個世界的詞語,
她的胸腔裏奔騰的全是憤懣和失望,
但表面上她依然淡定從容,
認爲只有驕傲地面對聲討,
才是對父母最大的告慰。

  可是,3個月後,
悲憤以一種令人難以接受的方式噴薄而出。
她身上開始長出紫斑,醫藥都不能起作用,
不明斑點很快蔓延到臉上。
畢竟還是年輕姑娘,容顔不再,自信也便不再,
她沒有了淡定的資本。
19801月,她跑到父母的墳前痛哭,淒哀無比。
此時,新任總統掀起了批判樸正熙的浪潮,
她悲痛欲絕的照片被搬上報紙,讓反對者快意。

  而1952年,
榮升父親的朴正熙給她取名槿惠,
是因爲木槿花是韓國的國花,美麗、花期長久,
又被賦予政治意義,名爲無窮花
他希望女兒做一朵無窮花,
用持久溫和的芬芳施惠於人。
現在,她似乎過早地走完了花季,凋謝了。  

  絕望中的精神求索
  朴槿惠從此閉門索居,
桌上的一杯水,窗外的幾滴雨,都會讓她落淚。
她開始懷疑一切,晝夜交替,花開葉落,
這些過去看來最簡單不過的事情,
如今都能進入她的心裏,引起她的一番
爲什麽是這樣而不是那樣的思索。
她進而懷疑自己,
爲什麽會有那樣的過去和這樣的現在,
她存在的意義在哪里?
日思夜想,她找不到答案,思想混亂到極點。

  有一天,她的房門被敲響,
堂哥朴在鴻走進來,
他是親屬中少有的沒有疏遠他們姐弟的人。
他打斷了她的胡思亂想:
你應該找人談戀愛,結婚,成家,養育孩子。
相信我,有了情感寄託,傷痛更容易治癒。
也請別忘了,你是長女,應該做出積極的榜樣!

  堂哥提醒她去關注弟弟和妹妹,
當時弟弟朴志晚沾上了毒品,正面臨被起訴;
而妹妹正跟一個比她年長的男人打得火熱,
試圖通過畸戀,到父親般的保護。
朴槿惠爲時已晚的干預,
換來的是弟弟妹妹變本加厲的深陷。  

  她甚至沒辦法改變自己對感情的態度。
讀大學時,她有不少追求者,
但爲了不增加安保的負擔,她選擇了孤獨。
大學畢業後,母親積極爲她張羅婚事,
但突遭刺殺。
在女代母職的5年裏,她用母親的衣物包裹自己,
因此也包裹住20歲出頭的芳華,
以及對愛情的希冀。
父親遭刺後,她也曾思嫁。
臨搬出青瓦台時,
她在電梯裏跟父親的一位部長相遇,
對方此前曾多次表示,希望她能做他的兒媳。
她滿懷期待地招呼說:您好!
但直到電梯門再次打開,對方也沒有看她一眼。
如今,她飽嘗世態炎涼,什麽人都不願意相信,
又何以相信愛情?

  獨處3個月後,朴槿惠出門了,
她一身素裝,來到首爾古老的宗廟,對著佛像深深參拜。
母親生前是個佛教徒,她想追尋她的足迹,
看是否能獲得內心的平靜。
然而,她很快發現,痛苦太多,疑惑太多,
一種信仰遠不足以使她得到拯救。
沒過幾天,她又來到一座教堂,
接受了天主教的洗禮。
接下來,
她瘋狂地閱讀各種文化背景的宗教和哲學書籍,
可不管哪門哪派的思想,都缺乏一種足夠的力量,理清她的思緒。
她努力想去信奉各種宗教,又覺得什麽都不可信。
一年以後,孤獨猶在,混亂猶在,懷疑和迷茫猶在。

  1980年秋,又一個陰雨天。
朴槿惠坐在老屋的窗前,
桌上放著一本英文版的《中國哲學簡史》。
該書是根據中國著名哲學家馮友蘭
1947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
講授中國哲學史的英文講稿整理而成的。
她沒有急於翻開,而是檢索她跟中國文化的聯繫。
父母都曾在中國東北生活過,
他們從小教她說漢語,認漢字。
小學的時候,父親送給她一本中國古典小說
《三國演義》,她特別欣賞英雄趙雲,
他勇猛、忠誠而堅毅,其中大戰長阪坡,
懷抱後主,直透重圍一幕,
尤其讓她怦然心跳。
她從沒有機會認真戀愛,卻很早認定,
如果要找愛人,應該是趙雲式的。

  溫馨的回憶像穿窗彌漫的水霧,
開始浸潤她乾澀的心靈。
而當她真正翻開書的時候,
她分明感受到一種明亮的光芒,直達心底。
馮友蘭以貫通中西、縱橫古今的視野,
對中國哲學進行了系統而深入淺出的講解。
他說,這世界上有各種人,
每一種人都有那一種人所能達到的最高成就。
從事政治的人,有可能成爲大政治家;
從事藝術的人,可能成爲大藝術家。
但是職業上的成就,不等同于作爲一個人的成就。
專就人本身來說,最高成就應該是什麽呢?
中國主流哲學家的答案是,內聖外王!
內聖,是指修養的高度;
外王,說的是人的社會功用。
只有具備最高精神成就的人,才最適合爲王。

  字字珠璣,穿透內心,
她一直想不明白,給韓國帶來經濟飛躍的父親,
爲何不受國民擁戴?現在,答案開始清晰,
他有積極的社會功用,
修養卻沒有達到足夠的高度,不足以服衆。
她從早晨讀到傍晚,
不僅沒有像讀其他哲學著作那樣,
迷失在深澀難懂的道理中,
反而清楚瞭解到中國歷史上有哪些聖人,
他們有怎樣的思想,
這些思想跟政治有什麽深厚的聯繫,
在漫長的歷史中,如何被發展和利用。

  在那個雨霧彌漫的夜晚,外邊一片漆黑,
她卻分明看到一個美麗而深邃的夜空,
老子、莊子、孔子、孟子等等,
是嵌在這夜空中閃亮的星星,對她眨眼,
閃著神秘而誘惑的光芒。   
 
  冰公主蛻變成女總統 

  《中國哲學簡史》成爲朴槿惠瞭解中國哲學
和文化的入門書,
她又找來馮友蘭在30年代出版的
中文版兩卷本《中國哲學史》,潛心研讀。
該書引用了大量的諸子百家原文,
1980年到1987年,她憑著刻苦自學的精神,
硬是克服了語言障礙以及諸子百家明晰不足、
暗示有餘的特點,
通讀了上下兩卷本長達60萬字的巨著。

  她寫下了大量的日記,
記載經典引導下的心靈跋涉。
她說:讀中國哲學,
難在暗示處,妙也在暗示處。
她用先賢的思想分析過去的災難: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責之急,怨之深,父親之刺,大概因由於此!
朴正熙當政時,一方面大力發展經濟,
對工人施與恩惠;
一方面極力壓制言論自由,打擊異已。
他主持建造了韓國第一條高速公路,
卻拘捕殺害數萬知識份子和反對派。
被刺殺的當晚,
他因爲嚴厲指責情報部部長工作不力,
導致部長惱羞成怒掏槍射擊!

  她這樣評價馮氏著作對她人生的影響:
在我最困難的時期,
使我重新找回內心平靜的生命燈塔的,
是中國著名學者馮友蘭的著作《中國哲學史》。
它蘊含了讓我變得正直
和戰勝這個混亂世界的智慧和教誨。

  朴槿惠此後的一切言行,
都體現出中國哲學智慧
和個人痛苦經歷交相作用的複雜烙印。
在日常生活中,她嚴守道家的養生說,
穿最簡單的衣服,吃最簡單的食物,且從不吃飽,
常年保持不超過26英寸的身。
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長達十幾年的時間裏,
她唯一參與的社會事務是嶺南大學的理事長。
她找回了真正的平靜,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她說:過去我刻意模仿父母,
現在我認爲,一個有深度的靈魂,
是要遭遇思想的探索和人生的磨礪的!
1987年,朴槿惠到臺灣留學時,
身上的斑點已經褪去,神采奕奕,
頗有幾分仙風道骨的味道。

  她秉守儒家的中庸之道待人接物,
言語不多,語速也不快,
對人不顯熱情,也決不冷淡。
她推崇馮友蘭儒道兼修的觀點,
又信奉老莊的無爲而治,喜歡遵循規律辦事。
1989年,弟弟朴志晚因爲沈迷毒海被拘押,
朴槿惠不拯救也不探視,妹妹指責她冷血,
她回應說:“‘反者道之動
任何事情發展到了一個極端,
就會走向另一個極端,他可以自己拯救自己的!
此事導致姊妹關係惡化,
此後,妹妹朴槿令成爲她最強勁的反對者。

  然而,冷靜相容的思維,
最終幫助她等來了命運的轉機。
90年代中期,韓國經濟衰退,
各種思潮泛濫,民衆感到政府軟弱無力,
在此種背景下進行的
韓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總統民意調查,
朴正熙的得票率竟然高達70%
民衆懷念他創造的經濟奇迹。

  一直隱居修煉的朴槿惠,瞅准機會順勢而出,
競選國會議員,她勝了,
此後一路過關斬將,直至2012年競選總統之位。

  這是一次空前激烈的政治角逐,
因爲身份特殊,
她領受到許多人的愛,也領受到一些人的恨。
她以強大的精神力量,
遊刃有餘地消解了這些愛恨榮辱。
針對批評者說她是冰公主”“冰山女王
不具親民的魅力,
她說:冰,是堅硬萬倍的水,
結水成冰,是一個痛苦而美麗的昇華過程!

  她再次勝了,成爲大韓民國第一位女性總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